11月26日上午,記者一路追著走,終於在離村部2公裡外的龍岸村民組陽村自然村見到了金玉琴。
85歲獨居的王進志老人,原先住在牆壁開裂的低矮土坯房內,村裡把他家列入首批危房改造項目。金玉琴一邊詳細了解老人的生活情況,一邊向圍過來的村民們介紹,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有盼頭。
“不好意思,讓你跑遠路了。 ”金玉琴告訴記者,村裡有70戶村民正在進行危房改造,她有空就往這些村民家跑跑,看看施工進度和質量,順便向大家宣傳一下十八大精神。
11月17日回到村裡后,金玉琴一直忙得連軸轉,自己創辦的企業交給了丈夫打理。 “村裡正在實施飲水工程、村組和林區道路建設、危房改造3個項目。快到年底了,這項目得盯緊,好讓老百姓開心過年。 ”金玉琴說,紅光村目前還是列入省裡 “千村整推工程”的貧困村,自己這些天一直在思考如何學習貫徹好十八大精神,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午飯后,金玉琴與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座談:“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對我們林區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這裡林竹資源比較豐富,現在全村有30多戶從事筍干加工銷售,大家談談發展筍竹兩用林能不能作為今后的一個重點。 ”
“這是一條好路子。竹子生長快、周期短、成活率高、管理也簡單,一次造林可以永續利用。 ”墩上村民組村民張基保給大家估算了一筆賬:一畝竹林可產春、冬兩季鮮筍300斤左右,每斤收購均價在1.3元左右,每畝收益近400元﹔10斤左右鮮筍可加工1斤筍干,銷售價在35元至40元左右,效益能翻一番以上。另外,一畝竹林每年可間伐50根左右,按每百斤30元的收購價,每畝毛竹收益在1000元以上。
“目前全村竹林面積1700多畝,如果把竹林面積擴大一倍,全村僅此一項人均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胡利群興奮地接過話頭。
“黃山是國際旅游城市,我們可以引進資金,生產竹雕旅游工藝品。 ”
“我們這裡林地多,可以發展種植和養殖等林下經濟,向景區和賓旅館供應生態農產品。 ”
“我們村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好,可以發展農家樂旅游。 ”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越說越興奮,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金玉琴告訴記者,要盡快把這些好的想法梳理落實,力爭通過發展生態產業,使村民3年內全部脫貧,5年內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