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姜 潔
2012年11月27日07: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新時期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的具體要求。我們黨歷來把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放在頭等重要位置,正因為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隊伍才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黨所領導的各項事業才不斷取得勝利,黨才能奪取政權並長期執政。
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國家就繁榮穩定,人民就幸福安康。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為民、務實、清廉——
扭緊黨的群眾工作三大關鍵詞
黨的執政時間越長,黨群關系經受的考驗就越大。隨著形勢的變化,在處理黨群關系方面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分析,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本應是天經地義的事,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才能走到今天。但是,隨著黨的隊伍不斷擴大、客觀環境變化等因素,在個別地方和部門出現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搞自我循環的現象。有些黨員一旦入了黨就覺得自己身份不同了,不願、不敢、也不會與群眾聯系、為群眾服務了,長此以往,導致群眾對其不信任、不支持、不擁護。甚至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即便出台為群眾辦好事的政策,有些群眾也習慣性地表示懷疑、反對。
人們注意到,此次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為民、務實、清廉’這3個關鍵詞可以說抓住了群眾工作的要害,如果我們在聯系群眾的過程中能做到這三條,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就一定能獲得群眾的認可,達到凝聚共識、與群眾一條心的效果。”辛鳴說,“十八大之后,在全黨深入開展以這三點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中央為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希望這樣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並且用制度的形式把活動的成果鞏固下來。”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要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聯系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核心任務和基本職責,始終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在山東省日照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鄒斌芳看來,這場活動將引導各地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價工作的最高標准,把群眾公認作為考核、評價、選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更加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任用干部,教育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不僅要目光投向基層、力量沉到基層、指導下到基層,還要把政策、資金和基本公共服務更多地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聯系服務群眾上來。
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土地被佔用、果樹被毀、村裡分紅不公平、案件判決不公正……今年8月31日,廣東省惠州市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大下訪”活動,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鬆親自帶隊,11個接訪組分赴全市各縣(區)有關鄉鎮接訪,當天共接訪106批245人,當場解決問題37個,化解越級訪、重復訪、集體訪9宗,解決群眾飲水、交通、上學、看病、看電視等民生信訪問題22宗。一位來訪群眾深有感觸地說:“多虧了下訪活動,解決了我的大難題!”
定期調研、定期接訪、駐村蹲點、選派“第一書記”、到信訪部門挂職……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探索了多種形式的聯系群眾制度,實踐已經証明,這些探索正在成為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長效機制,“隻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才能真正達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目的。”
“黨員干部隊伍主流是好的,但確有一些黨員干部總認為自己比普通群眾高出一籌,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自己和群眾是不一樣的優越感。不客氣地說,卸掉他們的職務、級別,有時候他們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如普通群眾。”辛鳴表示,十八大報告提出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感情上進一步貼近群眾,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這樣才能更好地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實踐中,在一些部門和地方的探索中,這“三問”已經收到實效。2009年6月8日,中央黨校“黨的群眾工作”研討班37名地廳級學員,到人民網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以“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及黨群關系”為主題與各位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今天,通過網絡做群眾工作,通過網絡和群眾溝通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渠道,所以我們搞了這樣一次體驗式教學,目的就是讓各位領導在新的形勢下,學會用網絡來跟群眾打交道。”作為培訓班的教師,高新民如是介紹研討班此次活動的目的。
在高新民看來,拓寬類似上述這種促進“官民”交流渠道在當下非常必要,且在現實中仍亟待進一步完善和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不能為表達而表達,而應該蘊含在黨委政府的決策機制之中,通過民主決策讓群眾把意見說出來。”為此,她建議,黨委、政府決策社會公共事務時應增加群眾參與這一重要環節,讓群眾在決策過程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決策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這樣就能夠使決策者不得不主動去聯系群眾。
改進文風會風,整治庸懶散奢——
以優良黨風帶動政風民風
11月1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召開全體黨員干部大會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新一屆中央紀委領導班子首次在委部機關全體亮相。為節省時間,主持人在介紹領導班子成員時向大家建議,每位常委起立時不必一一鼓掌。整個大會用時不到一個半小時。會議剛結束,大家紛紛感嘆:這樣緊湊、高效的會風令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黨的作風建設服務於大局,歷來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成功經驗。高新民指出,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看似是小節,卻關系到執政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是否信任的大問題。比如,某些具體政策是否正確,要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后才能証明其正確性,其貫徹執行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心。如果民眾認為執政黨與政府是真正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就會擁護暫時不能見效的政策﹔而執政黨與政府公信力較低時,其政策即使正確也難以得到民眾認同,執行的阻力也相應產生,這就是信心問題。由此可見,民眾的信心來源於對黨和政府表現的認可,而作風作為黨性和世界觀的一種外在表現,是直接影響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和諧社會以公平正義為首要特征,腐敗現象和奢侈浪費、官僚主義等等不良作風則是對公平正義的最大損害,腐蝕社會主流價值觀,削弱黨的執政基礎。例如,在有些地方,個別黨員干部高高在上、不關心群眾疾苦﹔大搞政績工程、追求排場鋪張浪費﹔遇事推諉,小事拖大、大事拖成亂子等等,盡管不能劃入腐敗的范疇,但由於這些問題往往是在與群眾直接打交道的常態性工作中出現的,往往會直接影響執政黨與政府的公信力,導致黨群關系緊張。高新民表示,近年來各地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中,相當一部分與黨風政風建設存在的問題有關。因此,沒有良好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也好不了,也就難以孕育進一步發展的社會環境。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的十八大已經發出號召。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必將指引著廣大黨員干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不斷鞏固、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深厚感情。
版式設計:蔡華偉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黨建組記者專欄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