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環境集團前身是杭州市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2006年12月,“事轉企”改制為杭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2009年9月,為推進清潔直運工作,成立杭州市固廢直運有限公司。2010年8月,以杭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固廢直運公司為主體組建成立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從單純垃圾填埋處理發展到涵蓋垃圾“集、疏、運、填、覆、用”全產業鏈。集團能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企業始終高度重視黨建和文化在企業建設中的作用。
環境集團成立以來,員工數量從最早的200人發展至2000人,員工隊伍的結構、整體素質、思想狀況均發生明顯變化。面對這樣一個老行業、新企業, 2010年的環境集團建立了黨支部,緊貼中心,解放思想,注重落實,創先爭優,著重加強班子建設、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作風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創新地實施領導干部待崗機制、管理人員“4321”等工作法。特別是在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互通共融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積極尋找提升組織工作有效性的落腳點,努力在創先爭優的舞台上展現風採,不僅僅促進企業和員工形成共同的“追隨內心,人道第一﹔創造價值,模式第一﹔時不我待,激情第一”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時也提升了企業形象,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自豪感。
集團從2009年開始從交流溝通著手,從文化管理著手,從培訓教育開始,公司高層領導人人開講座、當老師,在思想引領上下功夫,先后提出了“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提出了“固本創新,團結一起朝前看”,提出了“讀好書,開境界﹔講故事,塑精神﹔做善事,推發展﹔當老師,履責任”,提出了風清氣正促發展、強化管理促發展、創新促發展、科技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促發展、優化服務促發展、外部監督促發展、宣傳媒介促發展、盤活資源促發展、戰略規劃促發展等十個一促發展。從文化活動和文化管理中尋找打動人心的基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有著極大的凝聚力和團結力。
在文化造勢下,杭州市環境集團搶抓機遇,努力工作,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發展。三年來,環境集團開展了文化深耕天子嶺系列活動,通過每年抓好“十個一”文化活動(2012年:一本《垃圾與文化》雜志、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一張宣傳碟片、一個網站改版工作、一份手機報、一面文化牆、一個OA網站、一支綠色義工隊伍、一個環境日主題活動、一批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來文化造勢。如:為推動清潔直運這場城市革命,先后舉行23次新聞發布會,通過媒體之手讓廣大市民知道本市開展垃圾清潔直運的必要性和先進性,大家都給予了極大支持,成了支持清潔直運這場城市管理革命的堅強力量,電視廣播報紙成了市民了解清潔直運的主要途徑﹔通過推出國內首條“跟著垃圾去旅游”環境教育旅游線和央視科技頻道25分鐘專題電視片的播出,使這次垃圾之旅成了社會溝通企業、了解行業、支持企業發展的引爆點,央視著名主持人的評價是:“通過這一次垃圾之旅,我們感受到杭州市政府對垃圾的這種處理方式,為杭州爭創全國最清潔城市的這個目標貢獻了重要的力量”﹔連續三年舉辦“垃圾與文化”論壇,通過學術界、藝術界、媒體界、黨政界和民間有識之士對垃圾之事的鼓與呼,使整個社會對這個行業的關注度大幅度提高。文化活動為垃圾造了勢,為企業造了勢,為全體員工造了勢,為整個行業造了勢,提高了影響力,提高了美譽度,提高了政府部門和上級領導的信任度,提高了員工的職業自豪感,為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外部條件。
“跟著垃圾去旅游線”也成為加強企業基礎管理、員工規范作業的示范線,成為公開的公用企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發展的好載體,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助推器和企業宣傳的好名片。城投合唱節的成功舉行和環境之友合唱團的組建活動更是文化建設的典型案例,合唱團的組建、排練、組織、演出,本身就是一項綜合的組織文化活動。通過一項項具體的活動,鍛煉了隊伍,訓練了紀律,提升了素質,培養了人才,弘揚了奉獻精神,並引爆了員工的職業自豪感和企業歸屬感,唱出了健康向上的精氣神,唱出了企業之聲,唱出了環境集團的歌外之聲。很多員工深有感觸,表示合唱團的排練不僅是歌唱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提煉,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促進與同事間的關系,交到了很多朋友,也提高了自身的素養,更愛上了企業。環境集團合唱團不僅參加了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唱節、慶“七一”活動,還在中環協垃圾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聘任儀式、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垃圾與文化論壇、杭州市政協舉辦的四套班子中秋茶話會等活動中亮相演出。
2011集團公司被授予了中國低碳環保突出貢獻單位、全國環衛行業優秀集體等光榮稱號﹔“天子嶺——跟著垃圾去旅游”榮獲“2011杭州市民體驗日金城標獎”“2011杭州十大公共關系事件”﹔公司有三項管理技術被列入國家行業標准的主要編制單位。實踐証明,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對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環境人將在工作中不斷探索黨建強企、文化興企之路,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本文由杭州市環境集團供稿)
(《杭州》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