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文化創意園是杭州市首批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之一,2010年10月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中國美術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以藝術創意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園區以現代設計、動漫、藝術品、新媒體四個產業為主,入駐103家企業,有企業職工60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個群體具有高學歷、高技能,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的特點,文創企業又具有員工人數少、彈性工作制的特點。針對以上兩方面特點,中心黨委因地制宜探索出“雙創雙培養、三個互動教育、四個服務平台”的“234”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提升文創青年黨性認識,推動青年人才成長和園區企業發展,爭創“發展強、黨建強”雙品牌示范點。
通過“雙創雙培養”,把企業優秀員工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企業骨干,促進青年人才成長。文創青年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既是文化消費者,也是文化產品的制造者、傳播者。如何把這些分散在103家企業、工作室的黨員青年凝聚到一起,如何發展黨員,通過提升黨員青年的核心價值觀,促進人才的成長?中心黨委從園區青年中選出了10名“創意領頭雁”、27名“創業排頭兵”,他們大部分是黨員,其余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通過宣傳他們的先進經驗,讓“創意領頭雁”與初創型企業結對子,開展技能培訓、營銷輔導等方式,帶動園區黨員青年提升業務能力。每月評選“黨員之星”,評選結果在黨建園地、黨建月刊公布,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爭先進位,並根據月度考核情況評出年度“十佳黨員之星”。
通過“思想互動、活動互動、學習互動”三個互動教育,提升文創青年黨性認識。開展“核心價值體系”思想互動。邀請《建黨偉業》原著作者黃亞洲講黨課,舉辦“我在崗位上干了什麼”征文,舉辦長篇小說《雷鋒》讀書會等系列活動,有效地把黨的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青年中。開展“紅色印象”活動互動。在建黨90周年之際,號召黨員利用業余時間編寫“紅色印象”黨史手冊和百米黨史長卷。黨員們按照各自的特長分工,有的查閱資料,有的編寫內容,有的排版設計,成功制作出一本黨史宣傳手冊,一幅百米黨史長卷。中心黨委把長卷環繞大學生科創中心大廳懸挂,把黨史手冊發到每個企業。黨員青年在編寫和閱讀過程中,深入學習黨史,增強了黨性認識和對黨的熱愛之情。“紅色創意作品”征集更是充分調動了文創青年的積極性。一盆名為“長草中國”的盆景,用網絡語言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搞雕塑的黨員制作了“黨旗飄飄”雕塑,做服裝設計的黨員設計了融合黨建元素的裙子。倡導“開放式書架”學習互動。中心黨委倡導園區企業對外開放自己的圖書資料室,並將“開放書架”與黨員活動室建設相結合,在園區內樹立了學黨史、讀報刊、強專業的良好氛圍。
深化四大服務平台,促進園區企業發展。一是創建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企業注冊、水電維修、商務配套咨詢、稅務咨詢、租房、項目申報、金融咨詢、黨組織關系轉接等服務,方便園區企業辦事。窗口開辟黨員示范崗,實行首問負責制和24小時反饋機制,以最快速度解決企業在落地、成長過程中碰到的難題,降低他們的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二是開展黨員走樓訪企活動,通過上門走訪、調查研究,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例如,在調研中了解到企業“出行難”問題,中心與公交公司積極聯系,將189路公交車引到園區,在園區開設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並出資開通了城西、黃龍體育館、慶春路、濱江4個方向的免費班車路線,供企業職工和市民免費乘坐。三是創建創業幫扶平台,由園區每年撥500萬資金,用於之江文創產業扶持,助推優秀企業做強做大、初創型企業孵化。開辟了3500平米大學生科技創業中心,配備免費辦公家具和網絡,讓創業青年拎包即能入駐,大大降低了大學生企業的創業成本。成立之江文創產業促進會和4個產業聯盟,促進園區企業上下游合作和大企業、小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四是創建網絡服務平台,針對文創黨員青年彈性工作制和習慣使用網絡的特點建立了集網站、微博、QQ群為一體的網絡服務平台,拉進與企業的距離,加快服務速度。開通“鳳凰微創意”微博服務平台,將公共服務、創業導師、文創名人、園區企業、高校的100余個微博整合在一起,方便企業和青年通過微博向專家名人、政府部門咨詢。園區微博@微創意已發布園區動態、產業政策、創意交流消息1700多條,聽眾7萬多人。許多園區青年養成了每天逛@微創意的習慣,園區的時光坐標數字影像公司參加主持省委組織部發起的“雙強學堂”微博活動。“鳳凰微創意”被評為2011年度西湖區宣傳思想創新獎。
通過創先爭優活動,園區涌現了一批創業標兵,有7人入選之江高端創意人才,2人入選中國動漫新銳,1人被評為杭州市“十佳青年科技創新能手”,13人被西湖區“十佳青年創業之星”。園區企業規模、數量、影響力逐年擴大,產值和稅收每年實現翻番,帶動了整個之江地區文創產業的集聚。中心黨委先后獲得2010年度西湖區組織工作創新獎,2010年西湖區委創先爭優“十大黨建新事”、“十大影響力”工作獎,被評為2012年杭州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雙強爭先”現場會考察團在園區實地考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批示“園區創先爭優應當落實在營造發展環境上,之江文化創意中心工作做的好,當進一步成為文創園的龍頭。”園區創先爭優信息被《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雜志、《浙江日報》、《杭州日報》等諸多媒體報道,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本文由杭州之江文化創意中心黨委供稿)
(《杭州》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