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楊明方 孟祥麟
2012年11月13日05: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集體採訪中,代表對記者提出的問題絲毫不回避,表現出“直來直往”的風格。
——怎樣團結海歸等思想多元的人?
王曦:在我們研究所,不是要求每一位科技人員都要加入共產黨,但我們會跟他們說,黨的事業需要有盡可能多的專門人才加入進來。一方面我們把國家發展的美好願景跟他們介紹,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向他們展示。
——醫患關系的緊張,您有沒有遇到過?
楊瑞輝:這個問題在現在的醫院裡有時可以遇到,但我相信,隻要醫生堅持以人為本,和患者互相溝通、互相理解,就不會有什麼大的醫療糾紛問題。
——黨支部怎樣贏得信任?
廷·巴特爾:我們嘎查所有村務都向牧民群眾徹底敞開。如果懷疑黨員干部把公家的錢自己花掉,不管什麼時間,群眾都可以去我們那兒查賬。這樣,牧民群眾就特別相信黨支部,所以我們能把所有牧民帶著往前走。
——新形勢下如何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
巨曉林:我心中有個偶像,就是我們的原黨支部書記王建華。每天晚上回來以后,人們都休息了,他卻堅持記錄當天工作,准備第二天工作。我要向他這樣的人學習,不論干什麼,黨員都要走在前面。
11月12日晚,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主題為“黨組織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的集體採訪活動。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觸網六段高級技師巨曉林代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代表,陝西省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院黨支部副書記、王益區金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部主任楊瑞輝代表接受了中外媒體採訪。
個人成長離不開黨組織培養
1987年,25歲的巨曉林成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的一名農民工。21年后,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工作中刻苦學習,勇於創新,先后記下70多本26萬余字的學習和工作筆記,編寫了實用教材,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作出了貢獻。
巨曉林感慨地說,在他成長過程中,一名身兼黨支部書記的工段長師傅為他樹立了無私奉獻的榜樣,給他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甚至安排工程師和大學生為他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一名黨員,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我不僅自己要努力學習,還要更好地帶領大家都成才。” 巨曉林說,他把日記裡所記載的一些創新方法編成《接觸網經驗和方法》一書,目的就是要讓工友們少走彎路。現在他已經帶出了幾十名徒弟。
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廷·巴特爾認為,基層黨組織發揮凝聚人心的作用,首先心中得有群眾。“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我們每年春季種樹,一般都是黨員帶頭,這幾年已連續種沙柳2000多畝。同時,我們嘎查推行村務公開,牧民群眾隨時可以去查賬,所以牧民群眾特別相信黨支部。”
如何在知識分子密集的科研單位圍繞科研中心工作開展黨建工作?王曦的體會是: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好人才工作。他所在的研究所,8個研究室都建立了黨支部,支部書記由實驗室副主任擔任。
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
楊瑞輝倡導建立“5456”服務模式,實行“三米微笑、兩米招呼、一米擁抱”的親情化、人性化服務,15年來精心護理了549位老人,為98位老人送終,用責任和堅持譜寫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之歌。
“為天下兒女盡孝,為天下父母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楊瑞輝說,“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今天的行為就是兒女們的榜樣。”她在工作中大膽創新,探索在臨時聘用人員中發展黨員,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近年來,在臨時人員中發展黨員3名,培養積極分子1名。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