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十八大期間一些代表的身影和聲音受到格外關注。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湖南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周明覺……他們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們都來自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於2002年“兩新”組織代表登上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舞台,到十八大超過30位“兩新”組織代表備受關注。
十八大報告提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並強調,“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些重要論述,受到了“兩新”組織代表和基層黨員群眾的熱議。
■ “紅色魅力”
高端人才爭相入黨
在2200多名十八大代表中,江西南芳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廖澤方作為全國律師行業3名代表之一引人關注。他說,越來越多來自“兩新”組織的黨員出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特別強調“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這充分體現了“兩新”組織大有可為,“兩新”組織的優秀人才更加受到重視。
“今年最幸福的事就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夙願。”36歲的姜雨是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海澱園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經理,在她看來,成為一名黨員是無上光榮的事。
在近期海澱園工委舉行的2012年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大會上,510名來自各企業的“科技精英”接受了入黨前的培訓,較3年前增長2.5倍。他們全部來自於高科技企業,有的是技術骨干,有的是行政主管,有的甚至是公司總裁。
“非公企業負責人、‘科技精英’入黨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說明我們黨組織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在不斷提升,園區黨建工作路子是對的。”海澱園工委書記劉永水說。
“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最關鍵的就是將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十八大報告也強調‘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海澱園走的就是服務和創新的路子”,劉永水介紹。
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邢詒川代表說:“黨的方針政策引領企業發展,黨員模范帶頭促進企業創新,黨組織堡壘彰顯企業文化精神,在非公企業中加強黨建工作,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紅色動力”
服務企業科學發展
“感覺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得到大家的信任與支持,這份榮譽超出了我的想象。”作為上海73位十八大代表中唯一來自外企的黨代表,盛莉感到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她覺得,能從外企中產生代表,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肯定,更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兩新”組織黨員的高度重視。
“非公企業的黨建不應該游離於企業之外,而應該推動企業發展,同時還要發揮好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盛莉認為,黨建工作要從非公企業的特點出發,加強針對性、有效性,因此,創新組織生活方式、依靠網絡等手段做好黨建工作都是必要的選擇。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對此十分贊同:“做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尤其重要的是明確定位,找准工作載體,從企業的實際出發來考慮規范性、長期性和延續性。”
可以看到,諸多非公經濟組織已做出了積極探索。2012年秋,一場特殊的黨群工作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並不是有關政府部門或地方黨委,而是中國汽車行業的8家合資企業。之所以稱之為年會,是因為從1992年成立至今,這樣的整體交流活動每年都至少舉行一次。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建平說,“我們通過黨群工作年會這一制度化平台,各成員企業通過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分別摸索出科學有效、值得推廣的寶貴黨群工作理念和機制——應該說,這項制度是我們做好非公企業黨建的重要前提和保証。”
盛莉說:“作為黨代表,我一定會把十八大報告的精神帶回到外企的黨員和群眾中去。”
■ “紅色烙印”
“兩新”組織黨旗飄揚
2004年,廖澤方在辦理烈士遺屬法律援助案件時,發現革命烈士的補償標准較低,就通過媒體進行呼吁,受到社會和高層領導的關注,成為修改《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的直接動因,烈士撫恤金由原來的補償40個月提高到補償80個月。
廖澤方說,“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引領作用,在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公益服務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模范帶頭,通過個案來推動國家的法治進程,這是律師應該做的,更是黨員的責任。”
新社會組織如何創新管理、實現自我發展?廖澤方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依靠黨建帶群建促業務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新路。他介紹,抓住黨建是核心。 比如,建立黨群與合伙人聯席會議制度。事務所重大事項事先征求黨群會議意見,涉及事務所發展方針、規劃、財務等實行共同討論,雙向表決制度。
黨建工作給事務所帶來了新面貌。實施黨員人才雙向培養制度,注重把優秀骨干律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律師骨干。建所至今,南芳事務所黨員人數發展到27名,其中有10名黨員進入事務所的核心決策層。
廖澤方說,法律工作者要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當前,要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結合崗位工作實際,更加關注黨的建設與法治建設問題,推動在新社會組織中加強黨建工作,更加充分地發揮新社會組織的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