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貴州省大方縣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以發展型黨組織為抓手,著力夯實“組織、干部、人才、經濟”基礎,大力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的建設,突出抓好重點領域、重點組織和重點人群“三個率先全覆蓋”,以黨的工作示范行動推動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覆蓋、黨的工作基本覆蓋基本保障。截至目前,全縣345家非公有制企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建台賬,摸清家底不遺漏。針對非公經濟組織數量多、變化快,尤其是社會組織管理關系復雜、涉及社會領域廣泛的特殊性,大方縣委組織部會同工商聯、安監、工能、工商、地稅、園區等主管部門,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基層黨組織現狀大調查,對全縣非公經濟組織開展“拉網式”摸底調查,確保“不出差錯,一個不漏”。一是多種方式自查。專門制定下發開展全縣“非公企業黨建集中服務月活動方案”通知,要求各單位黨組織採取發放統計表、實地查看、入戶走訪、座談了解等多種方式,對本縣非公經濟的數量、規模、員工人數、業主身份及黨員數量、組織設置、隸屬關系、黨組織負責人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二是部門聯合復查。縣委組織對上報的調本情況進行匯總后,認真對比分析,對出現增減的情況,及時要求各鄉鎮與工商、安監、工能、地稅等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對尚未撤銷注冊的非公經濟組織進行逐個復查,確保摸清基本情況。三是分部門構建台賬。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各部門結合實際,制訂加強非公經濟組織組建黨組織、團組織、婦女組織的工作方案,區分未建黨組織的非公經濟組織的不同情況,逐個明確組建工作的具體目標、主要措施和工作責任等,分別建立基本情況台賬和“建黨”計劃。
抓隊伍,各司其職不推諉。一是探索領導干部聯系制度,抓組建明確責任。建了市、縣、鄉三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一個點、包好一個片、負責一條線”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制度,換屆后及時調整領導聯系點。每名縣級領導聯系1家重點優勢企業,對企業黨組織,每年進行2-3次調研回訪﹔各鄉鎮副科級以上領導領導干部每人負責2-3家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組建,將建黨工作與企業投產同步啟動,在項目建設之初,即成立臨時黨支部領導干部在負責協調項目建設的同時,著手企業黨組織的籌建,做到項目落成、企業投產的同時成立黨組織﹔鄉鎮黨員領導干部動態掌握本地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負責做好協調聯系、工作指導等基礎情工作。二是選派好黨建指導員,定任務求實效。從市、縣、鄉機關干部中選派156名政治素質強、懂經濟、熟悉黨務工作的黨員干部擔任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確保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都有一名黨建指導員。規定黨建指導員具體負責做好黨的政策宣傳、業主的宣傳引導等基礎性工作,明確黨建指導員“不建好不脫鉤”的工作要求,把非公黨建組織發展黨員、組建黨組織的任務分別細化給黨建指導員及所在主管部門和相關區縣並納入年度黨建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三是爭取業主支持,重引導謀雙贏。成立縣級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工委,在縣工業經濟和能源局、安監局、工商聯分別成立大方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指導辦公室、大方縣煤礦企業黨建指導辦公室、大方縣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指導辦公室,建立完善非公經濟組織黨建聯席會議制度,
破難題,勇於創新不懈怠。大方縣出台實在舉措,創新工作機制,整合多方資源,著力解決問題,大力推進非公企業組織黨建工作,一是開展“雙培雙推” 活動,破發展黨員難題。縣委制定下發《大方縣“非公企業黨建集中服務月”活動方案》(方黨建辦發【2012】4號)、《中共大方縣委關於進一步加強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推進發展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2012】25號)文件精神,明確把技術骨干和中層以上經營管理骨干作為發展黨員重點培養對象,積極開展“把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干和管理能手,把技術骨干和管理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推選為黨務工作者,把優秀黨務工作者推薦為企業決策管理人員”的“雙培雙推”活動,二是推行項目化管理,破黨組織作用發揮難題。在全縣廣泛推行非公經濟組織黨組織項目化管理,把非公經濟組織是否組建黨組織、黨組織書記是否稱職、黨建工作是否扎實、發揮作用是否顯4項主指標和幾十項分指標作為主要衡量標准,按考核分值將黨建工作劃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通過打造“樣版型”、提升“中間型”、整改“后進型”黨組織,努力實現“五個好”黨組織以每年8%以上速度遞增的目標。(陳 彬)
|